第一章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華人有一句順口溜:「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雖然這句話不是真理,卻道出華人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文化深受強調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合宜關係的儒家思想所影響,尤其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華人教會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潛移默化,尤其是小型教會。因為小型教會通常是建立在幾個核心家庭的關係上,以致教會的事情多與這幾個家庭直接相關。換言之,筆者認為小型教會也是一種「由家庭組成的教會」。牧者在此種教會服事,尤須與主要家庭的家長(長者)建立關係,且需要時間,不可操之過急。

對於建立關係,牧者須注重「真心、用心、同心」。

如果牧者是當初創立教會的元老牧師,早已被接納成為大家長,任何關於教會的問題大都是牧者說了算,難免有利有弊。好處是省心:當牧者期望推動任何事工,只要與幾個核心家庭分享領受與計畫,大致上能順利進行事工,這就是「有關係就沒關係」的寫照。但要切切留意並且時刻保持「真心」──不可利用會眾的信任而在牧會時帶有「私心」。必須常常到主的面前反思:一切的心思意念是否都是為了主和教會?基於會眾的信任和尊重,要非常謹慎地作出各項決定,因為一旦失信,恐怕難以再度獲得信任與支持。

如果是後來才被聘任的牧者,情況則徹底不同。必須花時間了解這間教會的過往,知曉前任牧者離職的原因,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要認識教會信徒領袖中的領袖,因為他們往往是最具影響力的人;未能獲得支持,推動任何事工簡直難上加難。所以要「用心」與教會元老建立關係,所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少,畢竟關係不夠深厚,我們所傳講的道很可能像是撒在路旁或土淺石頭地,甚至是荊棘地上,很難讓神的道生根成長,以致結出果子(參路加福音八章5至8節)。建立關係可除去心裡的石頭和荊棘,才能進一步產生信任。只要「用心」關心,相信必能以「同心」來回應。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也勿認為關係不重要,更不要懷著「牧師說的話就是神的話,大家都會歡喜領受,並且照著去行」的幻想。請務必記得:「用心」是本於「真心」(約翰福音十章11至12節),不要當成手段,以致沒有在主裡真實接納及關心。雖然這一群羊不是我們所生養的,但是若沒有愛,一切都是枉然(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至3節),更遑論如何「同心」。

如果是中型教會,要和會眾建立關係便非易事。因從表面觀之,教會的決策者是牧者與領袖,實際推動者卻是各部門領袖、核心或長執同工。牧者時常不知從何開始與會眾建立關係,因為見面場合可能多是開會,對話內容多以事奉為主,非單純建立關係。因此牧師要「用心」改變:先邀請教會其他的全職牧者,像是副牧師和傳道人,「用心」交通異象或計畫,不是報告,而是討論。對於不同意見虛心聆聽,「真心」採納,達成共識,朝著「同心」的目標前進。再邀請其他部門的主要同工聚餐,避免直接在教會開會,因為聚餐時大人、小孩都會出席,自然閒話家常,進而建立關係,大家時常聚集吃飯,自然逐漸喜歡聚餐,交通勝過開會,更容易加接納,以致順利通過所提出的計畫。如若觸及較為敏感的議題,也能藉品嚐點心適時暫停會議、轉移思緒,待現場氛圍改變再行討論,對於維繫關係助益不少。

大型教會則須先了解決策流程與牧者被賦予的角色。即便身為主任牧師或主責長老,往往不是誰說了就算。了解教會的歷史、前任領袖如何作決策,過往經驗可謂他山之石。倘若前任牧師因為強力推動某項計畫導致日後被解職,更是要避免重蹈覆轍,也許必須轉個彎、繞點路,雖然步調慢一點,最終還是能達標。例如期望開始建立關係網絡,可從其他的牧者、傳道、全職同工開始營造「神隊友」關係,先明白異象和目標,進而接納帶領,成為支持者。由於神隊友成員與各部門領袖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更加緊密,因此透過分進合擊,便能將關係延伸至我們及各部門的領袖之間。聚餐當然也是建立關係的好方式,餐敘中聆聽看法,慢慢取得最大公約數,最後才向全教會推動。「起風」之後才能順水推舟,阻力小,自然更推得動事工。

筆者以教會規模簡要分享,期盼提醒牧者看重「關係」在服事中的重要性。或許會有不以為然的觀點,認為只要神賜下異象和話語,就能義無反顧地往前,相信神必帶領,即便眾人反對也無所謂,照樣強力推動。筆者雖由衷佩服此番勇氣,但也不忍看見牧者與會眾兩敗俱傷,是故切切期盼牧者重視關係,不僅能點燃教會走向更新變化的火苗,也更深與事奉團隊凝聚神對祂所愛教會的心意。

本文作者:黃彬(永和禮拜堂長老、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