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以中小型規模居多,人數在百人以下者約佔教會總數60%,100人至200人者約為27%,故可見台灣教會以小型為主。此現象並非只在台灣呈現,北美的教會也相差無幾。為何小教會最為普遍,原因之一乃是多數牧者其過往養成與牧會經驗均屬小教會,自然便以其經驗來複製,且複製過程中,難免優點與缺點皆同時會被複製。當教會增長後,常因缺乏大型教會牧會經驗或未接受大型教會的治理門訓,結果便形成處處都是小教會。
小而美的教會優點:
- 彼此相愛,像家人:教會信徒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都離不開教會,弟兄姊妹在一起形同家人,落實彼此相愛,牧者就是大家長,教會任何活動幾乎全員到齊。
- 新人易融入成為家人:當有新朋友走進小型教會時,很容易引人注目,會友熱情地與新人互動,因此接納成為新成員既自然且快速。在中型和大型教會中,新人接納過程必須系統化才能有效,故小型教會的優勢在於牧師可以透過個人直接接觸,輕鬆地專注於新人的融入。
- 簡單的牧養系統:小教會組織簡單,沒有中型和大型教會的多層複雜性,部門少,會議也少。小教會牧師把事情保持簡單,就可將精力集中在個人佈道和門徒訓練上。
- 探訪多於開會:牧師很少召開同工會議,大部分時間以牧養為主。許多小型教會的牧師喜歡牧養人,而不是滿足領導大型組織的需求。這樣的牧者自然傾向牧養小型教會成為首選。
- 同工及奉獻少:小型教會的服事人員較少,這是缺點,故也使事工必須縮減。增加同工需要經費,得樽節開支,平衡收支。縱使有服事動力與具貢獻度的同工可為教會帶來祝福,但在經費不足的現實考量下也只能有所取捨。
小不一定美,小型教會的問題:
- 教會幕後看不見的手:小型教會常常會有一個看不見的勢力在幕後主導整個教會的運作及方向,可能是佔據看得見的董事會多數席次或以非正式的做法左右教會種種決策,無論哪種方式,影響力都不容小覷。教會越小,幕後那隻手更容易介入,因為對手較少,派係較小,且可能比歷任牧師待得久,所以在教會面臨危機時因著他們的出力而能克服,久而久之影響力高過一切。
- 牧者自卑感:牧師容易將自己的教會與其他教會做比較,自然而然會產生不如大型教會的自卑和挫敗感。在宗派或國度領袖聚會中,當大型教會牧師分享如何領導教會邁向增長、如何克服攔阻教會發展的障礙、如何帶領教會有屬天的眼光…難免加劇小教會牧師的自憐或痛處。約翰福音21章彼得問耶穌:他所愛的門徒(約翰)其命運為何?耶穌反問:「如果我要他活到天國來臨,與你何干?」若耶穌問我們:「如果我想用與你不同的獨特方式祝福另一位領袖,你能接受別的牧者所牧養的教會比你大而且強嗎?」這個疑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內心,並引導我們擺脫因為比較而產生的自卑感,使我們順服神對我們生命的獨特呼召。
小型教會應該保持小規模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也是一個錯誤的問題。更好的問題是:我的小教會有多健康?教會的「大小」從來不是健康的指標,就如同有的人身材高大壯碩,有的人嬌小玲瓏,重點是健康與否,大小只是其中一項指標。小型教會應尋求改善其健康狀況,同時彰顯其獨特而顯著的優勢,牧者應常常來到主面前思考且尋求神的心意,瞭解教會真實狀況與所面臨的問題,禱告尋求突破,而不是一直自卑自嘆或得過且過。
本文作者:黃彬(永和禮拜堂長老、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